在平凡的岗位上,他们用双手托起责任,用微笑传递温度;在琐碎的日常里,他们以专业诠释匠心,以坚守成就非凡。今天,让我们走近这些"服务明星"的故事,聆听那些藏在细节里的感动,致敬每一位用汗水与热忱书写"最美"的劳动者——因为他们,平凡的世界才有了光。
程群轩:校园里的“守护者”与“暖心人”
作为学校保安队长,程群轩不仅认真履职,更以暖心举动赢得师生赞誉。2024年6月28日,他在执勤时捡到1000元现金,立即上交保卫部,并协助找到失主——一名学生家长。新学期伊始,他亲手将钱归还学生,传递诚信与温暖。此外,他多次主动帮扶行动不便的学生,用行动诠释责任与爱心,展现了平凡岗位上的不凡担当。
陈丽仙:校园里的"馄饨妈妈"
每天清晨,陈丽仙便开始精心准备食材,为师生制作美味馄饨。她用心记住每位老师的口味偏好,贴心地调整配料和火候,用真诚服务温暖着每一位用餐者。她的档口干净整洁,馄饨广受好评,甚至收到了区政协老师的表扬信。在师生心中,她的馄饨不仅是美食,更承载着关怀与温暖。这个小小的档口,已成为校园里传递温情的温馨角落。陈丽仙用平凡岗位上的用心服务,诠释了"最美劳动者"的真谛。
陈向英:校园环境的"美容师"
作为校园保洁员,陈向英创新"一优化二攻克"工作法:优化清洁流程提升效率,攻克顽固污渍改善环境,定期清理卫生死角。2024年10月,她拾获贵重手机立即上交,展现了拾金不昧的美德。四年来,她以专业与诚信赢得师生赞誉,用实际行动证明平凡岗位也能绽放光彩,是当之无愧的"最美劳动者"。
吴彬霞:教室管理的"贴心管家"
作为教室管理员,吴彬霞创新建立设备管理台账和在线报修系统,确保教学设备100%完好率。她以"第一时间响应"为准则,及时解决师生需求,定期优化教室环境。多年来,她通过信息化管理提升服务效率,用细致周到的服务赢得师生一致好评,用专业与热忱诠释了新时代后勤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。
黄永斌:校园安全的"忠诚卫士"
十年来,黄永斌始终坚守校园安保一线,无论严寒酷暑都严格巡查每个角落。他认真执行出入登记制度,积极参加消防演练,不断提升专业技能。深夜巡逻时依然保持高度警觉,多次妥善处理突发事件。这位校园"守护人"用十年时光织就一张安全网,他把平凡的岗位站成了风景,让安全成为校园里最寻常的存在。
马莉:宿舍环境的"守护者"
作为宿舍保洁员,马莉以"一尘不染"为标准,每天细致清扫每个角落。她定期消毒卫生间保持空气清新,主动整理公共区域物品,在特殊时期加班加点保障宿舍卫生。更贴心的是,她会在学生上课时为宿舍通风,在传染病季加强消杀。通过与学生的暖心互动,她用双手为学子们打造了一个整洁温馨的"家"。
王斯芳:用行动诠释责任的保洁楷模
王斯芳是保洁岗位上的一位"拼命三娘"。在学期末退宿清洁工作中,面对毕业生留下的杂乱环境和梅雨季节滋生的家具霉点,她忍着肋骨骨裂的疼痛,独自完成了整层楼的清洁任务。
颜永毅:学校师生的"贴心司机"
颜永毅担任学校驾驶员期间,始终严格遵守交通法规,保持安全行车记录。他坚持每日检查车辆状况,确保车况良好;行车时保持平稳驾驶,特别注意雨天减速慢行。工作中,他致力于提升服务质量,耐心解答路线疑问。曾多次安全完成紧急接送任务,并参与校园交通安全宣传活动。
张甫忠:匠心守护校园的"维修达人"
张甫忠是青浦校区的维修能手,技术精湛、随叫随到。无论是深夜还是节假日,只要接到报修电话,他总会第一时间赶到现场。面对脏累的维修工作,他从不推辞,总是精益求精地完成每项任务。他常说:"维修不是简单的修修补补,而是要像对待艺术品一样追求完美。"四年来,他完成的维修工作几乎零返工,用专业的技术和敬业精神守护着校园的每一处设施。
张佩娟:一把扫帚书写十年芳华
清晨微光中,66岁的张佩娟已开始用扫帚丈量教学楼的每个角落。她独创的"三步除尘法"成为保洁团队的教科书,自制的长柄刷能触达最刁钻的缝隙。疫情期间,她日均行走两万步,用20斤重的消毒喷雾器守护着师生健康。那把磨得发亮的扫帚把手上,刻满了一道道岁月的痕迹,也记录着这位保洁阿姨对校园环境卫生的守护。